為了理想而不懈奮鬥的人
——我心中的張憲魁教授
張喜榮
伟德客户端
1996年在曲阜師大參加全國物理實驗教學研讨會上我第一次見到了張憲魁教授,算來已經近二十年了。但張憲魁老師留給我的印象卻絲毫沒有被流逝的時光沖淡:他步履穩健,目光溫和睿智,他謙遜、勤奮、淡泊.,,..。使你感到他是一位學富識廣、可親可敬的長者。從認識張老師起,他的教誨與幫助便伴我成長,我的進步得益于張老師孜孜不倦、求實認真的執著精神;得益于他淡泊甯靜、踏實勤奮、不驕不躁的境界;得益于他善待人生、盡心盡力、不懈努力的追求。
張憲魁教授1941年生人,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依然壯志不已,奮鬥在教學科研第一線。1983年以來張憲魁教授一直堅持物理科學方法論的理論研究,并且深入到中學進行“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實踐,出版了《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物理學方法論》《物理教育量化方法》專著,在國内首先提出了按“常規方法”和“非常規方法”兩大類來進行科學方法分類的觀點,并勾畫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頗有新意的物理科學方法結構體系;提出了“物理科學方法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判定原理”,得到專家和物理學工作者的認可,這一命題的确立,為廣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分析教材或教學資料中的方法論因素,進一步開展物理科學方法教育奠定了基礎;所闡述的諸如物理美學、失敗反思、物理悖論等做為“非常規的”物理科學研究方法,觀點新穎,且很有說服力,也是國内首創;他第一個提出了“導緻悖論教學法”,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不謀而合,已被許多老師應用到物理教學實踐中去; 提出了“一學習二模仿三創新”以及“知法并行”的教學模式;倡導以“弘揚科學思想,掌握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态度”為内涵的“物理科學方法教育”,與課程标準提出的三維目标也是吻合的。
随着物理課程新标準的頒布,一線教師對于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然而,由于升學壓力大、工作時間緊、學習資料匮乏、文本資料枯燥等多種原因,導緻我國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現狀仍不容樂觀。
在此背景下,2011年在張憲魁教授的領導下,全國240多位高校教師、研究生、中學教師、教研人員、大學生參與了這項研究工作。
開發制作了《物理科學方法教育視頻教程》。我有幸作為其中的一員參與了整個制作過程。該視頻教程以張憲魁教授在多年教學及教師培訓工作中總結出版的紙質《物理科學方法教育》專著為基礎,試圖以科學的内容,曆史的脈絡,文學藝術的形式,信息技術的手段,呈現科學方法,以達到應用視頻、動畫等靈活形象的形式,簡單介紹比較枯燥的物理學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解讀“物理科學方法教育”之目的。使讀者“想看愛看看了受益”。力圖對中學物理教師在實施物理科學方法教育過程中起到啟蒙和指導作用。這種形式,在國内處于領先的地位。在合作過程中我們常常為張老師那求實求真的執著精神所感動,為了編好這套視頻教程從最初謀劃到方案的确定,張老師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為了編好這套教程,他的足迹遍布全國十餘個省市。
張老師鐘愛他的事業,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熱情和精力。這種孜孜不倦的執著精神令人感動。
張老師做夢都想把物理科學方法教育搞得紅紅火火。他經常考慮的是如何建立物理科學方法教育體系,如何搞好學科建設,如何編寫适當的教材,如何推動教學改革等等。當他擔任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秘書長之後,更多地考慮如何在全國推動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問題。為此, 2001年-2013年他結合新課程的實施,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知法并行教學模式”,并形成了系列教學案例。為了擴大科學方法教育成果的傳播交流,2010-2014年張老師作為教育部首批國培專家,已經到全國(除港澳台之外)29個省市自治區的中學以及北京師大,東北師大,西南師大等數十個高師院校做科學方法教育講座,聽衆已多達數萬人。在此期間,還舉辦了三次大規模的科學方法教育研讨會,開展專題研讨和交流活動。他所發表的文章,針對性強,論述精辟,視野寬廣,見識穩健,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研究與反思》既是對他過去成果的總結,又是對學科發展未來的展望,寄托了張老師對科學方法教育的感情,也體現了張老師“壯志不已”、“老骥伏枥”的精神。
張老師雖然碩果累累,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他那種踏實勤奮、不驕不躁的作風,體現了他對學識的永不滿足,對名利的淡泊甯靜。張老師一生治學嚴謹,一絲不苟。他不僅重教,而且也注重育人。在教學中,他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在生活中,他又十分關心學生的生活,經常為學生排憂解難。他經常和學生們或青年教師談心,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和生活閱曆,向大家講述人生的價值,幫他們解決困惑,尋找定位點,鼓勵大家要經得起社會的沖擊和人生的考驗,堅定而執著地為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标而不懈努力。他經常說幸福就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和睦的家庭,還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業。
他經常談到治學的體會,至今我還記憶猶新,他不僅影響着我的治學道路,而且也影響了我的學生。他說,一是要勤奮要多讀書,讀書是治學的前提,學貫中西,文博古今,才能搞好教學和科研。多讀書,才能完成理論和資料的積累,才能為治學準備條件。1982年-1993年,在閱讀大量文獻的基礎上,他編寫出版了《物理學方法論》、《中學物理教學法》、《物理學習方法》等著作。二是勤于思考勇于實踐,他認為實踐包括物理實驗與實踐活動,1984年-1995年,在濟甯師專物理系學生中進行了“物理方法綜合教育試驗”, 1996年-1998年,在七十餘所中學開展了“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的試驗,共有116位老師、116個班、5800學生參與。該研究于1998年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1999年獲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優秀成果三等獎。在實驗基礎上,他和曲阜師大物理系李新鄉教授等聯合主持編輯攝錄了28節1264分鐘的“中學物理科學方法教育視頻示範課”, 1999年6月在中國教育電視山東台先後連續播放二次。這是對前期中學物理科學方法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新課程提出的過程與方法的先期實踐探索,為物理新課程實施積累了實踐經驗,數萬名物理教師從中受益。1998年-2000年,在前期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的反思和總結,編著了《物理科學方法教育》,至今已經重印了5次。三是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始終如一地堅持開展科學方法教育研究。張老師經常說,對任何事物的研究,都有一個出新的問題,這就是認識的進步。所謂的出新,既指方法新、見解新,也指視角新、材料新。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有張憲魁教授這樣德才兼備的楷模,我們深感榮幸。在他身上可以從更高的角度認識教師職業的價值,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