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十年的學校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參與了多項與學校和科研有關的實踐學習和嘗試,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勇氣,為我的科研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早在1964年暑假,曲阜師範學院附中王貫一校長要我設計學校的供電線路。因為在曲阜這種農村地區,那時能夠用上電的很少,專業的具有設計水平的電工更少,所以王校長把這個任務交給我這個學物理、教物理、“懂電”的人。殊不知,生活電路我也不是很熟悉……但是,考慮到學校的需要和領導的信任,我大膽地接受了任務,并開始考慮如何設計。我首先查閱學習有關的電工知識,特别是聯系實際的施工規範,再了解學校的實際用電情況,動力總容量,照明總容量,總容量,包括動力用電——水塔電機、電磨坊電機、木工電鋸電機等;照明用電——學生教室照明、學生宿舍照明、教師辦公院、教師單身宿舍、教師家屬宿舍等……總之,非常認真地實地考察、查閱學習、分析論證。然後依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安裝規範,開始設計供電電路,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考慮三點,一是負荷的均勻分配,二是考慮師生學習、工作的時間不同的特點對供電的影響,三是在節約的前提下考慮線路布局的合理性。設計好線路以後,我和馬長久老師一起,利用暑假與請來的電工師傅施工完成了學校供電線路的改造。
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為學校做貢獻,我感到高興和自豪。這次學校電路的設計和安裝,更加豐富了我的電工實際知識,加強了對理論聯系實際的理解,也使自己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實踐操作在生活和科研中的重大意義。後來,我就有意識地加強實踐能力的學習和鍛煉,對我後來解決實際中遇到的科研課題,産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967年,學校停課,沒有事情做,我确定到曲阜師院機械廠勞動學習。廠長是師院物理系原實驗室主任于學功老師,他答應了我的要求。于是我就每天跟他上班,夜班也是如此。他的能力很強,什麼都會,我跟他從皮帶車床到C616,C618等各種車床(當時還沒有數控機床),以及銑、刨、磨床,我都學習操作。工人師傅對我非常好,非常耐心地教我操作。直到現在,我仍可以自己獨立地進行簡單零件的車加工。同時我也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學習與機械、電氣有關的知識,并想法與物理學的力學電學知識相聯系。有機會我還去鑄造車間,鍛打車間,向師傅學習。
後來我又聯系到曲阜電機廠勞動學習,參觀或實際操作電機生産的主要工序,例如參觀電機的機殼、端蓋及軸的機加工過程;電機的轉子鐵芯、定子鐵芯的沖制與壓裝過程;同時動手操作定子下線、或轉子下線(線圈的繞制、焊接),線圈的檢驗、絕緣處理等,以及電機的組裝,電機的成品試驗(對地絕緣電阻、耐壓試驗、匝間沖擊試驗、負載試驗等)。我虛心地向師傅們學習,有些師傅,知道如何幹,但是不知道原理是什麼,他們又讓我給他們講講道理。在将近一年的時間裡,我向實踐學習,向工人師傅學習,學到了很多原來不會的實踐知識,增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我後來進行日光燈複制,研制電動機的斷相保護器奠定了基礎。也豐富了我以後給學生講課的實踐内容。
同時我和工人師傅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我調到濟甯師專工作,于學功老師調到濟南去山東教學儀器廠做廠長工作,我隻要有機會回曲阜,去濟南,總要去看望他們。謝謝曲阜師院機械廠和曲阜電機廠的領導和工人師傅們,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段非常有意義的自覺進行的勞動學習。
在附中及到濟甯師專工作,開始的一段時間,我一直負責學校的廣播室。每天定時開機,播送早午新聞及新聞聯播。後來由學生會成立管理廣播的小組,但是我仍然負責解決技術問題。所以逐漸學習掌握了修理擴音機的技術,那時應用的都電子管的機器,一般問題都能自己處理解決。後來,逐漸的有同學宣傳出去,結果學校周邊幾十裡的農村一旦廣播出現了故障,都到學校找我去解決。不論什麼時間,隻要不影響給學生上課,我立即騎車出發。那時覺得,我能利用自己的一點技術為農民義務服務是很高興和自豪的事情。而且也鍛煉了自己,是提高自己技術能力的好機會。為他們義務解決了故障之後,他們高興感激的表情難以言表。我和他們也建立的深厚的友誼。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也注意積累了一些經驗,例如,當時農村擴音機出故障,一般是以下三種情況較多,一是電源、整流部分,常壞的是5Y3整流管,或者是20微法的電解電容;二是功放部分,6V6放大管出問題;三是高音喇叭出問題,最常見的故障是音圈燒了或者是磨斷了.我去之前,先請他們說說出了故障以後的現象,一般就可以判斷出現問題所在.早做準備,購買配件.
在學校負責廣播室,是一件責任心很強的工作.開大會時,為了保證開會時,不出意外,那時廣播室離開會地點都是很遠的,我都是提前到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同時準備二套設備,一旦出了問題馬上切換以保證大會正常進行.現在回想起來,參與這些工作對我來說,實際上是一個應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應用最多的方法有觀察測量法,因果關系分析法,等效替代法等等。
再後來,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據我們物理系家住農村的學生說,現在農村有了柴油機、電動機。但是,由于供電不及時,經常是需要電時不供電,不需要時反倒供電。因此急切需要發電機。希望我們物理系的教師能設法幫助他們解決這一難題。
看到他們渴望的目光,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攻克這一難關,為他們解除後顧之憂。為此我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在參考、借鑒外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預案。針對電動機與發電機從結構上互為逆反,而電動機有一點剩磁的特點,讓柴油機帶動電動機實現發電還是可行的。經過一番緊張有序的準備,此項實驗于一個周日的下午,在辦公室前的庭院裡如期進行。我們用學校的一台柴油機和電動機,利用日光燈上的電容器可以造成三個相差的原理,來實現柴油機帶動電動機使之發電的功能。由于構思合理,準備充分,使試驗一次成功。當标志着發電成功的燈泡亮起來時,圍觀的師生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我也禁不住熱淚盈眶。
這一試驗的成功,深受農村同學的歡迎。之後有一些同學,經常邀請我去他們的家鄉,推廣這一試驗,解決了農村中存在的用電問題。從這件事情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能利用我們所學的知識為農村服務,是一件很值得慶賀和自豪的事情。
總之,生活和科研中往往有許多需要我們想辦法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動手、動腦,需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這些問題的解決讓我感到自己的價值,也逐步積累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和信心。感謝生活,是生活給予我們這勞動和創造的機會,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充實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