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論指導,哲學引領——以“兩論”為指導的一次公開課
1964年,曲阜師範學院趙紫生副院長提出,以毛主席的實踐論與矛盾論為指導思想,指導課堂教學與教學研究,我比較認同這一觀點,并在1964年開設了一次以兩論為指導的公開課——--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描述很簡單,但是要想得出這個結論卻比較難,時至今日仍然是許多物理教師研究的一個課題,我體會它難的原因,一是涉及的因素較多—原來磁場的方向,原來磁場如何變化及變化的方向,感應電流的方向, 感應電流磁場的方向等等;二是結論中是“阻礙”而不是 “相反”。要想總結出“阻礙”,難度較大。
要想解決這個難點,以哲學兩論為指導,我認為要抓住以下幾點:
1.依據實踐論的觀點,教學中必須堅持實驗,一般都是能夠做到的,即做如下的實驗。 但是我認為僅僅依靠做實驗,仍然很難總結出結論。
2. 必須堅持實驗與思維同步并進的原則,要思考和回答:為什麼要選以上的4種情況來進行實驗?為什麼會考慮上述 4個物理量的變化來分析歸納?尤其我們要研究的是感應電流的方向,可為什麼還要和感應電流的磁場聯系起來呢?
3.如果我們事先能給同學介紹一點哲學與矛盾論的一些基本觀點,對于總結與理解"楞次定律"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對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體,電磁感應現象中的體現:向線圈中插拔磁鐵,線圈中産生感應電流,阻礙磁鐵的插拔,非常明顯地體現了矛盾論的這一基本觀點;
②教師應該指出實驗中的因果關系,如上圖揭示了“楞次定律”實驗中的部分因果關系:原磁場磁通量的變化是因,産生感應電流是果,原因引起結果,結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二者在其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互為因果。感應磁場與原磁場磁通量變化之間具有阻礙與被阻礙的關系。這一點學生是難以悟出來的。
③我們還可以從哲學的角度進一步給同學指出一個普遍的原理:即宇宙有一個趨于平衡、和諧的特點,萬事萬物,都是使物質由不穩定變為穩定。
化學家說:“在一個平衡體系中,若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或溫度等),平衡會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比如一個可逆反應中,當增加反應物的濃度時,平衡要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平衡的移動使得增加的反應物濃度又會逐步減少;但這種減弱不可能消除增加反應物濃度對這種反應物本身的影響,與舊的平衡體系中這種反應物的濃度相比而言,還是增加了。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又名“平衡移動原理”。
生态學家說:“生态系統内部能在一定時間内保持相對穩定,并在有外來幹擾時通過自我調節恢複到原初的穩定狀态。”
我們的物理學家說:“在電磁感應中,感應電流産生的磁場會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因此“當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時,會感應出與原磁場方向相反的磁場,以阻礙磁通量的增加;當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減小時,會感應出與原磁場方向相反的磁場,以阻礙磁通量的減小。”這是必然的。
在此處,化學、生态學和電磁學,它們不在同一領域,看似不相幹,卻有相似之處,是相通的。甚至與心理學也是相通的-你讓我那麼做我偏不那麼做,偏要和你唱反調,即心理學現象——逆反心理。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楞次定律了。
哲學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高度概括,之後我一直在比較自覺地以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思想觀點指導物理教學與教學研究。感謝趙紫生老院長,他和我們附中老師的關系很好,我們都稱他為趙老爺。我們去了濟甯以後,春節他還去給我們拜年呢!